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论文 > 水解酸化池预处理低碳生活污水的效能分析

水解酸化池预处理低碳生活污水的效能分析

文件大小:0.28MB格式:pdf发布时间:2013-04-22浏览次数:
更多
【中文关键词】水解酸化池  生活污水  可生化性  低C  /N    
【摘要】为了提高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脱氮效能,在缺氧池前设置水解酸化池,通过水解酸化作用改善进水碳源,同时对回流剩余污泥进行降解,以期达到改善进水碳源可生化性、提高其可利用率、减少外碳源投加量并实现污泥减量的目的。分别考察了水解酸化池对污水单独进行预处理以及对污水和回流污泥同时进行预处理情况下的作用效能及其对系统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预处理条件下,理论B /C 值都大于0. 65,出水SCOD/COD 的平均值和出水VFA 浓度均高于进水,单独污水水解酸化的出水SCOD 减少较多,对TN 的去除率仅为47. 8%; 回流剩余污泥后,温度> 20 ℃且每日分4 次共回流20 L 剩余污泥的TN 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独污水水解酸化和温度<20 ℃且每日分2 次共回流10 L 的运行效果,两种回流量条件下对TN 的去除率分别为71. 9% 和66. 1%,污泥减量率分别为58%和56. 3%。
【部分正文预览】

水解酸化池作为生活污水脱氮预处理工艺已有较多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3 个方面: 采用水解酸化池取代初沉池,提高对COD 和SS 的去除率,减少后续好氧工艺的能耗[1]; 水解酸化池用于改善进水水质,为后续脱氮除磷工艺提供可快速利用的碳源[2,3]; 水解酸化池用于污泥减量[2 ~ 6]。采用厌氧水解酸化池取代初沉池作为生物脱氮的预处理工艺应用于低碳源污水的处理可有效提高后续生物处理工艺的效率,并可补充一定量的反硝化碳源[7],但由于水解酸化池对颗粒性物质的较强截留作用[8 ~ 12],使得其在改善可生化性的同时也消耗了部分碳源,难以实现增加后续反硝化碳源的目的。已有研究表明,水解酸化池同时对剩余污泥和污水进行预处理可增加后续脱氮工艺的碳源[2,3,6],但对常温下水解酸化池处理低碳源污水的性能及对脱氮的影响分析较少。笔者通过对比试验,分别进行了水解酸化池处理单纯污水以及同时处理污水和二沉池回流剩余污泥的研究,考察两种条件下水解酸化池进、出水指标变化及对系统脱氮效能的影响,以期为实际的污水处理工艺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水解酸化池相关论文
生活污水相关论文
可生化性相关论文
低C相关论文

暂无评论信息



相关论文

打印本页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