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论文 > 春季东海赤潮发生前后营养盐及溶解氧的平面分布特征

春季东海赤潮发生前后营养盐及溶解氧的平面分布特征

文件大小:1.89MB格式:pdf发布时间:2014-07-07浏览次数:
更多
【中文关键词】东海赤潮  影响因素  
【摘要】依据2010年4月8~26日和5月7~14日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调查所得的数据,分析了该海域赤潮发生前后各生源要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部分正文预览】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赤潮频发的国家之一. 长江口及邻近东海海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工农业发达地区,赤潮发生频率和面积更是逐年增加,成为我国赤潮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1 ~ 6]. 根据2002 ~2008 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公布的有关数据,东海赤潮发生的次数及累积面积一直居于我国四大海域之首,有害赤潮( HAB) 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东海海洋环境和水产事业的灾害之一[7 ~ 9].据报道,20 世纪60 年代至世纪末,长江口及邻近东海海域以暴发硅藻赤潮为主,但21 世纪以来,该海域每年春季均会暴发以东海原甲藻为主要赤潮藻种的甲藻赤潮,且暴发规模及甲藻的优势度呈逐年增加趋势[10]. 赤潮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但一般认为富营养化是近海海域有害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11, 12],国内外关于营养盐对赤潮影响的研究已经很多[13 ~ 15],但赤潮藻种对营养盐的反调控作用却鲜有报道。

影响因素相关论文

暂无评论信息



相关论文

打印本页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