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论文 > 低溶解氧对改良A/A/O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低溶解氧对改良A/A/O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文件大小:1.92MB格式:pdf发布时间:2014-06-21浏览次数:
更多
【中文关键词】改良A/A/O中试装置  低溶解氧  
【摘要】利用改良A/A/O中试装置开展处理实际污水的研究,通过与实际工艺的运行效果对比,系统探讨了低溶解氧(DO)浓度以及好氧池末端非曝气区的设置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部分正文预览】

厌氧/缺氧/好氧( A/A/O) 工艺是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厂中应用最广泛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1]之一,但由于在城市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不同水体的水环境容量差异较大,加上城市管网系统建设滞后,雨污混接严重,城市污水厂收集的污水普遍存在碳源不足问题。为满足氮磷的排放标准,污水厂普遍采用外碳源投加的方式,以满足系统脱氮除磷的需要,但由于一般污水处理厂,曝气量难以有效控制,为满足硝化需要,普遍存在过度曝气问题,导致内回流硝化液中溶氧值较高,从而导致碳源的内耗,外碳源的利用率降低,不但严重制约了脱氮除磷的效果,同时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一般来说,污水处理厂DO控制目标是确保供氧量满足生物处理单元动态变化的O2需要并维持一个期望的混合液DO 浓度,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小曝气能耗[2]。从脱氮除磷的角度来看,A/A/O 工艺生物反应单元中好氧区DO 不足将影响硝化及吸磷作用,而过高的DO 会导致内回流硝化液溶氧含量过高,影响缺氧池反硝化[3]。在生物除磷反应过程中,当污水厂的好氧区过度曝气或者由于雨天造成进水的有机负荷太低时,在好氧段胞内聚合物( 如PHA 和糖原等) 会过度消耗,导致后续释磷动力不足,从而造成除磷效率的恶化[4]。过度曝气不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也不利于生物除磷[5,6]。

基于上述的研究现状,选用改良A/A/O 中试装置来处理实际污水,研究DO 浓度对系统处理效果的综合影响,同时与同期实际污水厂污水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DO 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低溶解氧相关论文

暂无评论信息



相关论文

打印本页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