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预览】 |
随着我国农业的飞速发展,各种农业污染逐渐增多,特别是农业水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化肥的利用率较低,大量的氮素随着雨水或灌溉水流入江河湖泊,从而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鱼类的生长,造成其成批中毒死亡;同时我国广大农村生活污水大多处于无序排放状态,使得许多地方的水质恶化,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所以迫切需要对污水进行及时监控和有效处理,水中溶解氧含量是进行水质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是指溶解于水中分子状态的氧(用DO表示) ,是水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溶解氧随着温度、气压、盐分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说来,温度越高,盐分越大,气压越低,水中的溶解氧浓度越低。溶解氧除了通常被水中硫化物、亚硝酸根、亚铁离子等还原性物质所消耗外,也被水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水体底泥费尔( Fair)阻尼反应,以及水中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所消耗。室温时,淡水中溶解氧的饱和溶解度约为8. 5mg/ l,藻类繁殖旺盛时,溶解氧呈过饱和态,水体受有机物及还原性物质污染可使溶解氧浓度降低。对于水产养殖业来说,水体溶解氧对水中生物如鱼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溶解氧低于1mg/L 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当溶解氧消耗速率大于氧气向水体中溶入的速率时,溶解氧的含量可趋近于0,此时厌氧菌得以繁殖,使水体恶化。所以溶解氧浓度能够反映出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它是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水质的综合指标之一。因此,水体溶解氧含量的测量,对于环境监测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