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论文 > 昌平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应用与发展模式探讨

昌平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应用与发展模式探讨

文件大小:0.15MB格式:pdf发布时间:2013-01-23浏览次数:
更多
【中文关键词】节水灌溉  工程技术模式  应用及效益分析  
【摘要】近年来, 昌平区持续干旱少雨, 水资源匮乏日益凸显, 用水矛盾十分突出。作为用水大户的昌平区农业,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的水资源管理方针, 坚持向观念要水、向科技要水、向机制要水的原则,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 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系统分析了昌平区水资源现状及农田灌溉的发展历史、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探讨在目前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条件下, 不同作物、不同类型区适宜发展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应用与发展模式, 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部分正文预览】

依据《昌平新城水资源循环利用规划(2008 年)》的计算成果, 昌平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09 亿m3地表水资源量为1.41 亿m3, 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重复量0.28 亿m3, 水资源总量为3.22 亿m3, 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79 亿m3。昌平区多年平均出境水量高达1.12 亿m3, 而入境水量只有0.3 亿m3(不含东沙河和北沙河), 水资源流失严重。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昌平区常住人口为166.05 万人,1985—2005 年昌平区总用水量维持在(2.1 亿~2.3亿) m3,昌平区人均水资源量(126.5 ~ 138.5) m3, 远远低于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 000 m3 的下限, 属资源型缺水地区。目前, 昌平区污水尚未得到有效治理, 导致地表水环境较差, 现状河道基本上都是Ⅴ类或劣Ⅴ类水体; 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污染的地表水回补地下水导致了地下水的水质恶化, 尤其以温榆河沿线地下水污染尤为严重。另外, 小汤山等地区还存在高氟水, 水质不达标, 所以昌平也是水质型缺水地区。区内地下水分布不均, 昌平区的集中水源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富水性较强, 地下水相对丰富, 主要分布在南口农场、流村、北小营、马池口镇、阳坊和昌平镇一带;中、东部富水性差, 特别是南邵、百善、小汤山等地区富水性更差, 该地区的部分供水已由外区域调水供给。可见昌平区本地水资源脆弱, 近年来又遭遇持续干旱,昌平正面临供水严重短缺的威胁。目前, 农业年用水总量约为0.82 亿m3, 占全区总用水量的38 %。根据《昌平新城规划》(2004 — 2020), 昌平区2015 年总需水量(P = 75 %) 为2.44 亿m3, 其中农业需水量为0.65 亿m3, 占总量的26.6%。2020 年总需水量(P=75%)为3.17 亿m3, 其中农业需水量为0.78 亿m3, 占总量的24.6 %。可见, 发展农业节水在今后一段时间仍然是昌平区节水的重要工作。

节水灌溉相关论文

暂无评论信息



相关论文

打印本页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