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论文 > 泽雅水库热成层形成过程及其对水体溶解氧的影响

泽雅水库热成层形成过程及其对水体溶解氧的影响

文件大小:0.29MB格式:pdf发布时间:2009-06-16浏览次数:
更多
【中文关键词】泽雅水库  热成层  溶解氧  藻类  
【摘要】分析了泽雅水库热成层形成过程中温度垂直分布变化与藻类密度、溶解氧的关系。结果 表明,在热成层形成之后,表层藻类密度逐渐上升,溶解氧分层状况明显,滞水层中溶解氧均值呈线性下降趋势,热成层限制了上下水体混合,促使表层藻类过量增殖,下层溶解氧消耗殆尽,导致原水水质恶化,这将给水库管理带来极为不利的情况,有待于深入开展原位修复技术研究。
【部分正文预览】

  近年来我国部分水库水源地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在夏季热成层形成期间,水体表层藻类密度往往急剧升高,从而直接导致原水水质恶化。本文以处于富营养化发展初期的温州泽雅水库为例,分析夏季热成层的形成过程,探讨水体溶解氧的垂直分布特征。泽雅水库位于温州市境内,集雨面积102 km2 ,多年平均径流量1. 46 亿m3 ,正常库容5 000 万m3 ,平均水深25 m ,水力停留时间约为125 d。泽雅水库是温州市区的重要饮用水源,日平均供水31 万m3 。温州水务集团2003 年监测结果显示,该水库年平均TN0. 6 mg/ L ,TP 0. 04 mg/ L ,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2003 年3 月~2004 年4 月,每周一次至水库坝前水位最高处测定及采样(除暴雨期和重大节假日外) ,测定不同深度处(间隔为1 m) 水温、溶解氧、p H、电导率等参数;同时用有机玻璃采水器在采样


点表层0. 5 m 以及1 m 深度各取水样1 000 mL ,用计数框测定藻密度。
1  热成层的形成过程和藻类增殖状况
图1 为3~10 月水温的垂直分布变化状况。3月,由于水温较低,热成层尚未形成;4~5 月随着水温提高,沿水深方向的温度递减趋势加强,热成层逐渐形成,以5 月14 日为例,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在表层2 m 深处温度变化不大,这是由于风浪、水流的动力扰动,形成全混层,而在2~5 m 温度下降明显,梯度较大,即为温跃层,在5 m 深度以下温度呈线性下降趋势,梯度变化不大,即为滞水层[1 ,2 ] ;此后一直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项目2002AA601012206) 。到8 月末热成层状况都十分显著,但9 月开始出现水体倒转现象,热成层逐渐被破坏,到10 月8 日,水体各深度处温度已基本均一。图2 显示了在此期间水库表层藻类密度变化情况,总体来看,在热成层尚未形成前,藻类密度较低(1. 2 ×104 个/ mL 左右) ,变动不大;在热成层形成之后,藻类密度逐渐上升,并在8 月末达到最高峰,8 月24 日藻类密度甚至超过7 ×104 个/ mL ,出现水华爆发的迹象;而当9~10 月初水体倒转时,尽管水温变化不大,藻类密度却显著下降,低于2 ×104 个/ mL 。

溶解氧相关论文
藻类相关论文

暂无评论信息



相关论文

打印本页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