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水工业网 > 新闻 > 常州开辟生物治污新技术

常州开辟生物治污新技术

来源:新华日报 信息发布:中国水工业网 发布时间:2008-12-8 浏览次数: 更多

8月12日上午,常州荆川公园景观水体治理示范试验成功:原本漂浮着绿藻的水体经过微生物处理,72小时内清澈见底,能见度达90厘米,水体达到三类水标准。据介绍,这种技术在国内尚属首创,并已着手申报国际专利。

  这套生物处理系统按照“自然之肾”原理制作,“中央处理器”是一个安装了生物滤芯的过滤器。污水经这个“肾脏”滤除污染物,再输送回池塘。像水草般漂浮在水里的“生物基”则进行两道处理工序,这种用合成纤维制成的特殊“水草”叶面上有无数个小孔,里面有根据不同水体培养的生物菌,用以吸附藻类。

  常州“金梓科技”负责人谢小东介绍,这项技术是他们公司和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大连理工学院合作研发的,投入近600万元。经过反复试验,培养出能吃掉蓝藻和污物的微生物菌群,这些“生物菌团”协同作战,对污水进行层层过滤、吸附,根据滤芯大小,每小时污水处理量可从1吨到100吨不等。这些菌群晒干后还能做肥料,十分环保。对于河流、湖泊等大面积蓝藻治理,还将研发生物膜,分而治之,逐个击破。

  德国环保专家腾格勒介绍说,眼下污水处理的国际趋势是,从传统的机器化治理向生物治理转变,利用植物、微生物处理污水,虽然与常规工艺不同,但是同样有效,还能减少投资、节约能源。
 




新技术相关新闻信息

暂无评论信息

IE expo 2014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给排水水处理展览会

本周热门新闻

本月热门新闻

查看中国水工业所有信息     行业新闻 - 市场动态 - 企业动态 - 厂商 - 产品 - 招标 - 论文 - 案例 - 方案 - 图纸 - 软件 - 课件 - 政策法规 - 标准规范 - 市场研究 - 会展 - 招聘 - 图书